应做防癌检查的4类人群
“我年年体检都显示没问题,为什么一发现不舒服,就已到癌症中期甚至晚期?”在肿瘤患者中,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惑,难道年年做的体检真的毫无用处么?
常规体检难寻肿瘤踪迹
为什么平时做的常规体检常让肿瘤成为“漏网之鱼”?那是因为常规体检和肿瘤早期筛查是两个概念。常规体检重在检查体格,预防心脑血管疾病、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和基础性疾病,而即使有某些肿瘤的项目,很多也只是肿瘤的初步筛查,并没有针对性。
一个肿瘤,从一个细胞发展成直径约0.5-1厘米左右的实体瘤,通常需要8-10年的时间。早期因体积较小,我们平时做的B超、X光片检查很难发现的了。比如常规体检我们会去拍胸部X光片查胸腔与肺部,如果肺癌病灶只有芝麻大小,根本发现不了。等到患者有血痰、胸痛等明显症状来检查时,这时的肿瘤已经长大,失去了早期干预的最佳时机。
检查同一个部位,常规体检与防癌体检的区别性
我们来打个比方:
所以说,防癌检查要更具有针对性。
病例:一位49岁的男性,经常饮酒,自身就有肝硬化。那么对他来说,就要加强预防肝癌发生,则应做AFP(甲胎球蛋白)、肝功能等血液检查。每年还应定期检查肝胆脾胰彩超看肝脏硬化程度,如果经济条件好,则可以选择做肝脏CT平扫加增强。
以下4类人更应做防癌体检:
1.各类肿瘤高风险人群
如果有肿瘤家族史、频繁接触致癌物质、频繁性生活(特别是女性)等都属于肿瘤高风险人群。
2.居住在肿瘤高发地区
广东省为例,是鼻咽癌的高发地区;河南、河北等地区食道癌高发;上海、江苏等地是肝癌高发地区;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等地是肺癌的重灾区。
3.有吸烟、喝酒等不良习惯
吸烟、喝酒、压力过大、过度劳累等不良的生活习惯,都会引起癌症风险。吸烟已经被证明了是肺癌等多种肿瘤的高危诱发因素,饮酒过度则会导致肝硬化,继而容易引发肝癌。
4.年龄在45岁以上
45岁以后,要有防癌意识,“五十而知肿瘤”的现象屡见不鲜,应该提前做好防范。但是年龄并非是绝对的门槛,这些年来,肿瘤发病已呈年轻化趋势。有一名14的少年,因为外婆患有鼻咽癌,到医院进行鼻咽癌筛查体检,结果被查出也患有鼻咽癌;大家熟悉的中国好声音学员姚贝娜,因乳腺癌在2015年离开了这个世界,年仅33岁。